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我国在火山学观测和研究方面设立的特色野外站,其坐落于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火山区,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设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吉林省地震局联合组织实施的地球物理学科野外重点观测研究站。长白山火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通过涵盖测震,形变,水化,遥感技术等为一体的监测系统了解天池火山的活动性,通过火山地质的研究了解长白山火山的成因与活动历史,通过地球物理的研究了解长白山火山的岩浆来源与火山下壳幔结构,通过灾害学的研究建立可靠的灾害应急方案。
长白山火山作为我国火山学观测和研究的基地,同时作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具有多方面的代表性:
(1)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著名多成因复合活火山,它比单成因火山规模更大、破坏性更强,同时经历了长期的分异演化过程,是火山学研究的良好基地。
(2)长白山天池火山位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这一活动构造背景上,大规模人工地震探测表明天池火山下存在地壳和地幔双层岩浆房,流体地球化学测量表明温泉气体大部分来源于深部地幔,因此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一座最具有潜在喷发危险的活火山,其喷发危险性居我国首位。
(3)长白山天池火山在地质历史时期和人类历史时期都有过多次喷发,尤其是公元946-947年发生的大爆发,爆发指数(VEI)达7,其规模之大在世界上屈指可数。
(4)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位于我国唯一的深震区—珲春—汪清深震区西南侧,日本海沟浅震区西侧,可以监测到日本海沟浅震、珲春深震、中国东部浅震,在研究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与火山、地震关系、地震动力学、地球动力学等重大科学问题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是独具特色的研究基地。
长白山火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前身为长白山天池火山监测站,始建于1996年,1998年9月位于天池火口北约3km的天池火山监测站(现称作山上站)竣工完成(图1),次年监测设备安装和网络布设完成并投入观测,初步建成了由5个季节性地震观测台和1个连续地震台组成的地震观测网络,8个点组成的GPS流动观测网络和2个点构成的水化观测网,同时开展了定点火山应变和倾斜观测,形成了针对天池火山的初步监测系统。
图A 1999年建成的长白山火山监测站,位于天池破火山口北2km,现被称为山上站;
图B 2006年建成的长白山火山监测站,位于二道白河镇西南部,现被称为山下站。
2005年随着中国地震数字观测网络的建设,长白山天池火山监测站在二道白河镇建设了新的监测站办公楼(现称作山下站),并于2006年8月投入使用(图2)。同时,观测网络进行了优化和改造升级,建设形成了由11个地震观测子台构成的地震监测网络,监测能力达到了最小震级为ML0.1级;在北坡和西坡布设了总长约50km的水准观测路线,增强了垂直形变的监测能力,同时购置了新的气相色谱仪,提升了火山气体地球化学的监测能力。同年长白山天池火山监测站通过科技部验收,正式被命名为“科技部地球物理学科野外重点观测实验站”。
通过30余年的建设和连续观测, 目前长白山火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积累了大批火山地震、水温、水化、形变等第一手观测资料,并建立了火山资料库,为长白山火山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同时,以台站监测为基础和依托,中国地震局等相关研究机构在此平台上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了科学论文100余篇(高影响力国际论文20余篇),为解决我国板块运动机理、大陆火山成因、岩浆演化与喷发过程、火山灾害的应急决策与地方政府规划等提供了重要帮助。另外,长白山火山站也是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平台,长白山野外站为国内数十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科研条件,协助他们完成毕业论文。同时,每年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火山管理和研究人员到此交流访问,相互探讨火山监测和研究的最新进展,成为火山学术交流的中心。